您现在的位置: 卡斯特里  > 卡斯特里发展 > 正文 > 正文

图说海外卡斯特罗这一细节被摄影师抓拍,苏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0 17:38:28

专栏

军史故事

为你讲解历史上有趣的军事故事。铁血军事,资深自干五,带路党天然克星,军迷圈老司机,战忽局北京分舵,中华家第一民间喉舌。

时间:年4月28日

地点: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人物:卡斯特罗、赫鲁晓夫

年4月28日,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一次访问苏联,历时40天,在这里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开始正式访问。

图中是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正式访问。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卡斯特罗第一次出访的国家不是苏联,而是美国。

这要从卡斯特罗小时候的经历说起,卡斯特罗从小就不是个安分的孩子,小时候带领自家农场的农民反抗过贪婪的农场主,也就是他的亲爹。上学时三番五次带领学生搞各种游行示威反抗当局,毕业后做了两年律师觉得不过瘾打算通过正当途径进入政坛从政,眼巴巴看着选举日期临近,突然巴蒂斯塔来了一次政变宣布取消议员选举,这一下就激怒了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扔掉律师的公文包和文件袋,走上了他的革命之路与断送了他前程的巴蒂斯坦拼了,经过多次的革命斗争,卡斯特罗终究获得了成功,革命成功后独裁者巴蒂斯塔仓皇逃走,多年后客死他乡,而卡斯特罗成了古巴的最高统治者。

▲革命中的卡斯特罗

革命成功那年是年,年轻的卡斯特罗才32岁,卡斯特罗凭借自己出色的个人魅力在美国民间赢得了数量庞大的粉丝团。他曾在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面对3万多美国民众演讲并大获成功,并多次应邀参加各种聚会。

▲年卡斯特罗访问美国

当时,卡斯特罗在美国进行的是微笑外交,专门对外宣称自己不是共产主义,只是民族解放。但是当他遇到副总统尼克松之后,立即意识到不管他是什么意识形态,古巴也不会得到来自美国的任何帮助。

确实古巴没有得到他们想得到的经济援助,甚至古巴向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提出的要求也被拒绝,在背后起作用的不言而喻是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把拉丁美洲看成是自己的后院,只要能够维持自家后院的安定,美国不太考虑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美国一直在讴歌的价值观,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拉丁美洲的政权基本上都是军事独裁政权,而支持他们的就是美国,那些军事独裁政权的领导人不少就是美国培养出来的。而出现了诸如智利的阿连德这样的民选左翼政权时,美国会不惜策动军事政变来推翻它。

▲美国与古巴隔海相望

正因如此,美国从60年代开始对古巴进行经济封锁,不从古巴买东西也不给古巴卖东西。以往古巴赖以生存的糖和雪茄都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家里缺石油缺设备简直陷入绝境,卡斯特罗眼前的路要么向美国人求饶,要么再找个帮手。卡斯特罗选择了后者,他伸出了刚从步枪扳机里拿出来的手向外挥舞着,寻找愿意帮助他的人。不久,他的手就被人紧紧地握住了,握住他手的不是别人,正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此时的赫鲁晓夫正带领着苏联跟美国人搞冷战。冷战就是双方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的较劲和威胁,60年代是美苏冷战的初期,苏联在较劲中处于劣势,为啥处于劣势呢?

因为积攒的核弹数量没有美国那么多,性能没有美国那么好,而且自家围墙外面都有美国的导弹部署。如何在核弹数量远远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优势一直是困扰着赫鲁晓夫的难题,他为此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正在此时绝望的卡斯特罗同志伸出了手,赫鲁晓夫眼前一亮用力地握住了这只手。

从此以后苏联不限量地从古巴购买农产品,同时把石油汽车武器马列主义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古巴,对卡斯特罗来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缺钱缺设备了。

到了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作为小国领导人卡斯特罗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只能配合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联手“演戏”。最终,在美方大使的恳求下,赫鲁晓夫选择了退让,同意了肯尼迪的要求。

古巴导弹危机后,卡斯特罗对美苏的这场表演非常愤怒。后来,他曾与法国《世界报》记者开玩笑说,他要打赫鲁晓夫的耳光。

赫鲁晓夫希望避免战争,但是他赢得了和平吗?没有。他却因为与美国人的交易得罪了古巴人。

苏联在这次危机的处理中,还是改不掉“老大”的毛病,许多事情都没有与古巴方面交流,直接为古巴做主,致使事后许多被动局面出现。例如赫鲁晓夫没有同卡斯特罗商量就提出联合国进入古巴核查,卡斯特罗则愤怒地拒绝。

对于与美国的和解,卡斯特罗竟然是通过莫斯科电台广播才得知美苏的决定。后来过了许久,赫鲁晓夫才向卡斯特罗通报了这件事。卡斯特罗、劳尔等人顿时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忍耐了半天,卡斯特罗才在当天下午写了一份还算客气的复信。

年,赫鲁晓夫为了修复与古巴的关系,邀请卡斯特罗访问苏联,没想到,卡斯特罗非常爽快的接受了苏联的邀请,这让赫鲁晓夫喜出望外。

他派了一架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客机前往哈瓦那接卡斯特罗,邮政部门发行了三张新邮票纪念卡特罗的到访,航天部门还以向古巴革命致敬的名义发射了一枚卫星。卡斯特罗的专机在苏联摩尔曼斯克停了一宿后于二十八日抵达莫斯科。

下午五点,飞机在伏努科沃机场降落,赫鲁晓夫在玄梯下等着他。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上一次是六0年十辉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时,那次卡斯特罗迟到了半个小时。卡斯特罗穿着大衣,戴着狐皮帽子走下玄梯,边走边用在飞机上从苏联大使那里学来的俄国话喊道:“哈罗!”

赫鲁晓夫给了卡斯特罗一个拥抱,按照俄国方式在他两边脸颊上很响地亲了亲,然后递给他一个袖珍收音机,里边正在实况转播对卡斯特罗一行的欢迎。

因此,我们就有了最开始的那张照片。

这张照片中之所以如此经典,主要在于照片中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十分令人着迷。请注意,房间里的每个人都在盯着卡斯特罗的雪茄,每个坐着的人都微笑着双手交叉放在桌子前面,站在马克思肖像下面的三个人背着他们的手臂。

另外,这张照片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卡斯特罗戴着两块劳力士手表!

菲德尔·卡斯特罗经常被发现同时佩戴两个劳力士,其中一辆是GMT,另一辆是潜航者。

他可不是要炫富,拍摄这张照片时,劳力士手表不是身份的象征。它们被认为是当时最具功能性的手表,这些手表已经为哈瓦那,华盛顿和莫斯科设定了时间,卡斯特罗一瞥他的手腕,可以看到三个时区时间。

最初,这张照片在审查严厉的苏联不被允许公开,直到苏联解体后,这张照片才得以解禁。

卡斯特罗到达了苏联后,受到苏联上下的热烈欢迎。在苏联政府的安排下,他看到很多城市,参观了许多工厂,秘密军事基地,核潜艇,在莫斯科漫步,与当局和普通民众交谈。

在北莫尔斯克会见北海舰队的水手。卡斯特罗有幸成为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看到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的外国国家元首。

在参观工厂化鱼业养殖。

在访问苏联期间,西伯利亚地质学家赠送给卡斯特罗一只名为贝加尔湖的熊崽。这只小熊随着新东家去了古巴,但可惜的是它无法适应那里不寻常的热带气候。图中是卡斯特罗手牵熊崽时的留影。

图中是时任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为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演示防毒面具式的留影,两人相谈甚欢。

卡斯特罗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体验农业机车。

卡斯特罗在格鲁吉亚受到热情的接待。

40天后,卡斯特罗结束了苏联访问,在临走之际,卡斯特罗向赫鲁晓夫写了告别信。在信中,卡斯特罗表示他对苏联在经济和军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钦佩,对这次苏联方面的一切安排表示感激。

根据记载,在回国途中卡斯特罗的心情好极了,自导弹危机以来的那种不满和怨愤一扫而空。他关照机组不要和总统多铁戈斯联系,他要让他吃一惊。到了机场,已经有记者闻讯赶来,他说他要专门就这次访问发表讲话。然后他拿起电话,用一块手帕捂住话筒,让声音听上去象是在很远。

他拨通了多铁戈斯的家,“多铁戈斯吗?我是菲德尔,我还在苏联的第比利斯,我想和你说说那天我和苏联人的会谈。”没等多铁戈斯回话,他自己先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了何塞·马蒂机场。古巴总统着急地说让他稍等,自己这就紧急通知各部领导前往机场迎接。卡斯特罗说不用了,他自己坐出租车回家。他果真和随从坐了出租车回到他的哈瓦那十一号大街的住宅,身上还没钱付帐,但司机无疑因为接了卡斯特罗而十分幸福。

在当天晚上的电视采访中,他花了半个小时赞美赫鲁晓夫,说他具有“出类拔萃的人类品质,”“超群的精力和能力。”他非常有人情味,甚至和古巴代表团中地位最低的成员交谈。他诚实,纯朴,睿智,头脑“完全、完全、完全”的清醒。

他还提到苏联人是多么爱戴他们的赫鲁晓夫:“我们看到了。我们在那里。我们知道所有这一切,我们直接和人民谈了。我们看到人民是怎样爱戴他,干部是怎样爱戴他。我们什么都看到了。”

赫鲁晓夫真是社会主义阵营当之无愧的大哥。

资料来源

素材来源:李连利坐古谈今、铁血论坛、过客历史、局势很简单

原文链接: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dq.com/kstlfz/5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卡斯特里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