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卡斯特里  > 卡斯特里签证 > 正文 > 正文

西沙宣德群岛和永乐群岛的住岛渔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6 17:51:04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jc/

一、背景与问题

南中国海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自古就有我国渔民进行渔猎生产。东汉杨孚所著《异物志》,记载了南海诸岛有海龟和玳瑁等海产。晋代裴渊《广州记》记有中国渔民在东沙群岛捕鱼的情况。郑资约在《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中记述,中国渔民在南海岛礁“捕鱼为业,安常习故,数百余年”。至明清时期,每年从海南岛前往西沙南沙捕捞的二桅或三桅帆船有几十艘。在风帆航海时代,渔民借季风往返于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及东南亚等地。岛礁是海上航行的节点,一些渔民会留在岛上进行渔猎生产。长此以往,南海各岛礁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南海住岛渔民。住岛渔民主要来自海南潭门、文昌等地,尤以潭门渔民为多。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机帆船开始陆续在海南岛沿海采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机动船代替了机帆船,风帆航海时代彻底结束。船只革新,各岛礁的保障和补给也随之增强,渔民住岛就较少受季节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西沙群岛离海南岛最近,且为渔民前往南沙的必经之地,西沙海域也就成为渔民住岛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区域。

旧称“千里石塘”的西沙群岛,距离海南岛海里,有23个岛屿,7个沙洲,陆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西沙岛礁普遍面积小,海拔低,除东岛环礁的高尖石为火山岩外,其余皆为珊瑚岛。岛屿多由珊瑚碎渣和介壳类残骸组成,部分岛屿无植被,亦无寸土。渔民从季节性住岛到数十年营居其上,经历了漫长艰苦的过程。根据岛礁的地理分布形式,渔民将西沙岛礁分为东西两个群岛。因为渔民从海南岛出发,先到东群,后到西群,因此他们习惯将东群七个岛礁称作“上七岛”或“上峙”,将西群的八个岛礁称作“下八岛”或“下峙”,统称“上七下八的西沙群岛”,后分别被命名为宣德群岛和永乐群岛。宣德群岛主要由七个成弧线排布的岛洲组成,称七连屿。清代陈伦炯游历南海写就《海国闻见录》,称西沙群岛为“七洲洋”,“七洲洋在广东海南岛万县东南,凡往南洋者必经之。其东北有长沙石塘等礁,舟行宜慎”。永乐群岛的七个岛礁呈环状分布,各岛礁陆地面积虽小,但周边有面积数倍于岛屿的礁盘,其间蕴藏丰富的海产。

现今南海住岛渔民主要分布在西沙宣德群岛的永兴岛、赵述岛,永乐群岛的晋卿岛、鸭公岛、羚羊礁、银屿等岛礁,在南沙群岛的美济礁也有部分渔民居住。本文的田野调查涉及西沙所有渔民居住的岛礁。南海住岛渔民以血缘、地缘为组织基础。来自一个地方的渔民,往往聚居在固定的几个岛礁。由于各岛礁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差别,岛礁之间形成了主次关系,不同岛礁的渔民聚落则有中心和附属之区分。这样,在大小不一、散布广阔海域的聚落基础上形成数个渔民群落组织。

关于南海诸岛渔民的研究,历史、地理和考古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南海史专家韩振华曾于年亲赴西沙群岛考察,并编撰南海史料文集。历史学家林金枝、吴凤斌也曾于20世纪70年代赴西沙群岛进行调查。地理学家鞠继武曾于年赴南沙考查南海岛礁地名、庙宇等。20世纪70年代初期,刘南威赴西沙群岛调查,对南海岛礁地名进行了系统研究。曾昭璇曾于年7月参加西沙群岛的野外实地调查。瑏瑠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王恒杰多次赴西沙群岛进行考古调查。瑏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对永乐群岛甘泉岛上的唐宋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遗址出土的物品显示,当时岛上的渔民,对西沙群岛的水源、地形、气候、物产等都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

作为远海岛礁上的渔民群落,其生活生计方式极具特色。从历史地理等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管窥南海岛礁上渔民生活生产的片段。但迄今为止,基于实地调查对这一群体展开的人类学研究并不多见。人类学家对我国海岛和渔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海近岸区域。比如王崧兴年对龟山岛的研究,为早期岛屿民族志的代表。廖迪生、张兆和对大澳渔村的研究,展现了珠江口渔村二十年的变迁。

本文以人类学的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海洋视角和渔民视角呈现住岛渔民生活生产的总体事实,为我国渔业生计多样性和岛屿文化多元化呈现一个独特的样本。住岛渔民在与海洋岛屿长期互动中彰显出的生态智慧,对处理现今人与海洋,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问题亦有启发。作为三沙市人口主要组成部分的住岛渔民,正处在南海岛礁开发建设的变革时期。本文对促进渔民以其地方知识和经验参与三沙的社区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文章基于两次南海实地调查。年7月26日至9月1日,年4月15日至5月15日,笔者在西沙宣德群岛和永乐群岛进行了累计两个多月的田野工作。海上航行期间访谈了船长水手及船上渔民,靠近岛礁则上岛调查。航行途中对与渔民生计关系密切的无人岛和礁盘沙洲,比如华光礁、磐石屿、浪花礁、全富岛等也进行了踏查。

二、住岛渔民的岛礁地理生态认知

航海意味着“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早期风帆远航经过西沙的渔船,途经岛礁停留,多为避风、过夜。渔民会借助简单工具在周边浅滩捡拾海产。这种机会性的渔猎活动,不固定于某个岛礁。当时的渔民主要捞取鱼类、海龟,捡海参、贝壳、公螺,以及割牡蛎等。他们将海产带往东南亚售卖,再从新加坡等地购买布匹等货物后返回海南岛。

在西沙永乐群岛鸭公岛住岛的渔民老叶,这样讲述他的父辈早年下南洋的情景:

冬至以后趁东北风到西沙、南沙捡马蹄螺、海龟,运到新加坡。第二年四月南风,从新加坡返回,购回毛巾、火柴、水泥、柴油、梢木(盖房用),又一年冬至以后,东北风,乘风出发。

岛礁附近海产丰富,渔民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收获颇丰。一些渔民选择留在岛上,目标在于特定时节几种经济价值高、销路好的海产。他们将捕捞的海产晒成鱼干、螺干等运往东南亚售卖,或者待船从东南亚等地返回时,带回海南岛出售。这时的南海岛礁是渔民季节性的生产基地。由于海路险远、往来不便,渔民开始在一些岛屿上建造季节性营地,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航海与依赖岛礁的生计活动中,渔民逐渐熟悉了岛礁地理生态情况,熟知潮汐洋流规律,对周边海域的海产分布也十分了解。通过日积月累,渔民们掌握了一套丰富准确的南海海洋地方知识。最具代表性的是渔民以自己的海南方言为岛礁命名。至今,在南海诸岛的标准地名中,有一百多个都是依据“渔民地名”认定的。这些地名,是渔民基于对岛礁形态、特征、附近海产等的认知,在长期海洋实践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分类系统。

在南海诸岛长时间住岛被称作“站峙”,即指渔民以南海岛礁为据点,在岛礁居住以捕捞海产。“峙”,是指高潮时不被淹没的岛屿和沙洲。比如,宣德群岛北岛因其地形长被渔民称作“长峙”,永乐群岛甘泉岛因其为椭圆形被渔民称作“圆峙”。金银岛被称作“尾峙”,是因为金银岛位于永乐环礁的外围,处于尾端。中间有泻湖的环礁被渔民形象地统称为“筐”或“圈”。他们所称呼的大筐、二筐、三筐,是指西沙两个岛群外的三大环礁:华光礁、玉琢礁和浪花礁。也有些岛礁沙洲以其物产来命名分类。宣德群岛的三座沙洲因生长红色马齿苋,渔民从北至南依次称它们红草一、红草二、红草三。由此可见,对于同一类型岛礁的命名,渔民也加以数字组合来归类和区分。因为来自渔民最直接的观察和体验,这些命名形象而准确。此外,也有一些命名暗含渔民海上航程的时空信息。在赵述岛住岛的老渔民解释,他们叫赵述岛为船暗岛,是因为他们的船从潭门出发,开到赵述岛时太阳刚好落山,傍晚船刚好靠岸。中建岛被渔民称作“半路”,是因为从海南岛前往南沙的航程至此航行了一半。此类渔民地名,将他们的出发地和目的地联系起来,同时透过时间界定了空间,促成渔民对周围环境广泛而多样的联结和认知。

为岛礁命名实际上是渔民对南海岛礁沙洲进行了分类和信息编码。每个名称都附加了所指代的物的多重信息,是渔民对南海岛礁海域深刻认识的体现。渔民以最熟悉的语言和自己的理解对岛礁进行描述,这些地名才能被世代传承和使用。地名所富含的信息也使渔民在大海中明确自己的位置,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可避风的、有淡水的、有某种海产的,地名也显示各岛礁沙洲的功能和价值,渔民会据此安排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地名所反映的海洋地方信息系统,是住岛渔民进行海岛生计的基础。

时至今日,西沙露出水面的二十多个岛屿上,约一半有渔民居住。个别岛屿上形成了人数过百的渔民聚落。按照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的相关研究,如果只靠采集渔猎来生活,群体的人群应该限制在人以内,这是生物集聚、生活在一起,有效合作达到的最高数字。这个群体数的前提是要有足够承载力的陆域面积。西沙的岛礁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地理空间条件。就岛礁陆地面积而言,西沙宣德群岛的北岛面积0.4平方公里,赵述岛0.22平方公里。永乐群岛的银屿、鸭公岛、羚羊礁等渔民聚居的岛屿面积只有0.01平方公里。这也决定了南海岛礁上的渔民聚落规模较小。目前西沙群岛的渔民聚落中,渔民人数从几人到上百人不等。这些数字潜在的含义为:个体在周边海域能捕捞到预期数量和种类的海产。一旦捕获的海产量减少,就有人退出,去寻找新的地方。长此以往,各岛礁会达到一个人数上的动态平衡。也正是在这样的运作中,散布南海的岛礁中,个别大的岛礁上因聚集了较多的渔民成为中心,而一些小岛屿上则形成了小的渔民聚落,西沙群岛因此形成了数个住岛渔民群落。

文章来源:《民族研究》年第3期

作者:刘莉

编辑:陈日风

审阅:温小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dq.com/kstlqz/5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卡斯特里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