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卡斯特里  > 卡斯特里美景 > 正文 > 正文

对话直播现代艺术生态中的北京画廊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3 20:23:08
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北京现在画廊将与CONVERSAZIONE合作,邀请画廊主黄燎原,策展人李洁特和艺术家郑维在北京与洛杉矶两地同步直播关于郑维个展上半场“分蛋糕”及下半场“割韭菜”的对话。

直播时间

北京时间10.am-1pm

加州时间10.38pm-10pm

学术与对话主持

李洁特

参与方式

b站直播

文末扫码添加小助手

入活动群获取链接

对话概述

分蛋糕和割韭菜

现代经济的一个关键词是成?。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回顾这过去的年,全球经济成?的速度是惊人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让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人脱离了贫困线,这几乎可以称得上一项人类奇观。经济学中有一个“会变大的蛋糕”的概念,那么很多的中国人都是在“分蛋糕”——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再分配的隐喻——这个过程中的既得利益者。而郑维个展的下半场“割韭菜”是个完全相反的逻辑,这个词汇来自于投资市场:有些人会随着股市上涨而买进,使股市继续上涨,等到股市涨到差不多的时候,“大户”们便会大举卖出,散户们就被套在了高位,被“大户”们当韭菜收割。如果说“分蛋糕”是大利益集团被小利益集团所瓜分,那么“割韭菜”就是小利益集团在资本游戏中的无奈、无力和被操纵——最终乖乖将资本送到大利益集团的口袋中。

“分蛋糕”展览现场

“割韭菜”展览现场

对话提问

PartI.给郑维的问题

Q1:为什么会对“分蛋糕”、“割韭菜”这两个概念产生兴趣?和你本人平时投资、对经济规律的观察相关吗?

Q2:60年代初,美国波普艺术家ClaesOldenburg也在做蛋糕——巨型的放在地上展出的汉堡或者是一比一尺寸的苹果派,他的作品是对美国的甜?文化、大批??快速生产的?物的一种幽默、讽刺性的呈现,考虑到波普艺术诞生的那个年代,更深层次上来说是对美国60年突然爆发的消费文化、名人广告文化的一种探讨。你的作品也有相似性,比如这个系列并没有大家对于艺术的固有印象的精致感,而且运用了廉价现成品比如瓦楞纸板,看上去作品显得简单、不矫情、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而且你一下做出了那么多个蛋糕,有一种批??生产的感觉。所以想问,这其中的“粗糙感”,“走量”的感觉是否融合了一些你对于当下消费文化的思考?

Q3:直播可以触及到不同的观众群体。艺术行业的人可能不太会用抖音、快手这样的软件的,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东?“俗”,没有艺术圈追求的那种高雅、高知的气息,但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很快地让艺术脱离它?期处于的象牙塔,并触及一些从未接触过艺术的人,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北京画廊周的直播,据说三个小时的直播有多万人观看,成交额达20多万。包括Oldenburg他最初做汉堡和蛋糕就是从纽约东村(有些像纽约当年的城中村)的移?社区中学来的陈列方式,他也希望人们一看就能明白他想干嘛,汉堡就是汉堡,背后不一定有太多的深意,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波普艺术串联起了大众和精英文化。所以我想了解你办线上直播卖货背后的深意,一方面作为艺术家,你肯定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买;但另一方面你对于这种艺术品和化妆品、?品、皮草摆放在一个虚拟网络大卖场中的消费现象,有怎么的思考?以这样的方式让艺术触及更多的人群,又会怎样影响艺术本身的发展呢?比如是否会让艺术低俗化、流量化?

“割韭菜”开幕现场:DJ渣老师

Q4:艺术家不断成?、打破自己是一项艰难的工作。19年我在MoMA看到一个特别触动我的展览,叫做TheLongRun,它展出了知名艺术家晚年的作品,比如GerhardRichter,AgnesMartin,CyTwombly等随便叫出来都响当当的名字,感动我的是这些大师们如何一生都在求变,不管是深化自己已有的理念或事完全的颠覆,他们漫?的艺术生涯是不断求新求变的,这可能也是他们能成为真正大师的原因之一。咱们私下聊天的时候有谈到,16年你决定暂时给摇滚题材画个句号,并且也从过去十年二维(木刻+综合材料)的创作转变为装置、行为、展陈等这些更多维的实践。所以想听你谈一谈这个改变和突破自己艺术轨迹的历程。与此同时,真的能放下摇滚吗?这次作品中呈现出的暴力美学、恐怖袭击后的场景、人体的?骼碎片、在泥泞中嬉闹和不堪的天使,这些细节都带着摇滚精神,这是否是你的摇滚脉络的一种延续呢?

“分蛋糕”开幕现场:素人扮演的B站女主播

PartII.给?燎原的问题

Q1:作为一个画廊主和收藏家,于你而言,什么是好的艺术?为什么郑维的艺术有触动到你?

Q2:从摇滚推手到艺术家推手,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转变?之前你有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和摇滚乐基本上是同步生?的,比如“年星星画会成立,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开端,年和年在美术馆外边连做了两届美展。而中国的第一支摇滚乐队万李?王成立于年”等等,能否谈一谈这两种艺术形式中的关联性?另外就是做音乐公司和做画廊,在商业模式上去推进这两种艺术形式,是否有什么相通的逻辑?

Q3:我看了一个你05年的采访,当时给自己提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说“只做能够进入艺术史的艺术家”。你还提到目标成为一位卡斯特里LeoCastelli、萨?CharlesSaatchi式的人物。卡斯特里、萨?不仅是画廊业的霸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左右艺术史发展的人物,一些名不?经传的艺术?年经过他们之手都成了国际艺术界的明星,这是非常大的野心。在运营画廊16年之后,再回头看当年刚刚开始做这件事时立下的宏图大志,你有什么感想呢?

Q4:这16年,中国艺术界变化巨大,比如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进入到这个行业,如艺术史硕士、博士学历、在国外美术馆、画廊工作的人回到国内的艺术市场。4年画廊刚开业的时候,三个展览之后就将成本收回,这听上去真的挺牛掰的,但是在16年的运营之后,加上今年疫情对于画廊商业模式的打击,你是否会觉得转型是唯一的出路?曾经我采访厦?短片节的创始人王小曼女士时,她跟我说:中国整体的文化行业在各个环节上都缺乏运营的专业化人才。比如说运营画廊,我们要有专业的galleriest、dealer、策展人等等,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专业化、规范化是否是中国画廊产业可持续性走下去的方法?

PartIII.给两位的共同问题

1.第一个共同问题有关中国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大环境对艺术的影响。

问郑维:艺术家林天苗曾经说过,“谁都逃避不了这个系统,逃脱不了市场运作的影响,好的地方是我更愿意去探求社会的走向、大众的审美趋势,比如说她在色彩上更细腻了”,甚至(在我看来)出现了一种instagram?的感觉,她一直尝试如何把大环境、大走势中的一些东?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而且不对自己产生伤害。我察觉到你的作品对于艳丽颜色的运用,给人一种舒适、赏心悦目的感觉,你的创作理念是否有受到市场/大消费环境的影响?包括你用抖音直播的方式卖作品,这是否是向大众文化的贴近?

“分蛋糕”开幕现场:策展人李洁特扮演抖音女主播

问黄燎原:中国大环境下消费主义的盛行和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艺术行业,这如何影响了画廊的运营?就像你观察到音乐的变化一样——摇滚的本质是一种反叛精神,对社会的??拳出击,但随着消费主义、商业化的发展,音乐渐渐变得大众化,也没有愤怒地探讨一些社会问题,更多的是幽默、调侃、泛娱乐化,中国当代艺术是否也有像音乐一样发生这些泛娱乐化、回避庞大的社会问题而转向小幽默、小调侃的改变?但于此同时,我们好像又不认为艺术就应该如此顺应大环境,因为艺术是有触动人心、改变社会浪潮的力??的,比如说处在社会边缘的摇滚乐,它为我们提供了先锋和颠覆的东?,请问你怎么看待艺术其实是拥有这种挑战社会主流浪潮的力的?

“分蛋糕”开幕现场

2.第二个共同问题:50、60年代出生的人,在我看来,他们自带一种英雄感,或者说好像背负了很多历史的使命。比如您16年的一个采访提到:“如果我们乐队仅仅能够进入中国摇滚史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很多乐队都可以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进入中国文化史,这样才会有意义”。您有一种进入历史宏大叙事的野心,而且这也透漏出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郑维是80后生人,我是90后,每一代人对于意义感、使命、历史叙事的看法都很不一样。比如说我感觉,现在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很少有人会有这种史诗级别的梦想,大家会做一些“小”东西,对生活有一些小确幸、小趣味。所以想听听两位的看法。

问郑维:你是否有期待自己的艺术被载入历史的野心,并且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梦想迈进?

问黄燎原:你觉得自己当初史诗般的梦想还受用吗?你已经不是当年热血少年的年纪,但还是会努力尝试朝着“进入历史”这样的梦想而努力吗?

Conversazione是一个基于纽约/北京两地的非营利艺术组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dq.com/kstlmj/5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卡斯特里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