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云南昆明,某地市场一女子携带假钞买东西当场被抓获,买的菜被挂到脖子上,口罩也被人撕扯下来,当街示众。
拍客称,女人大清早就逛菜市场,用假钞被人抓住,哪也跑不了,摊主将她团团围住,不让她走,后来叫来了管事的人……
女人容貌靓丽,看起来不像是差钱的人,与她使用假钱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难道花假币也会上瘾吗?无非是想占小便宜,钻空子罢了。
对此有人指称,无论怎样花假币是不对的,可是摊主滥用私刑更不对,大不了让对方赔钱了事,或者直接报警。
但是以侮辱人格的方式来进行处罚,真要论起来摊主损坏的是对方的名誉权,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现在的人更倾向于线上支付,收到现金的次数不多,所以摊主对假币会格外敏感,女人以为菜市场人多,容易影响摊主的判断能力,所以将菜市场作为选择,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可是摊主并不傻,害人终害己。
花假币是要分具体情况的。
第一种,不排除某些顾客是利益受损者,收到了他人的假币,但是还没来得及分辨,转手就要给其他人,像这种情况顾客也很无辜的,摊主可以让顾客道歉赔钱,找原来给他假币的人协商解决,绝对不能滥用私刑。
第二种,虽然也是上当受骗者,但他知道假币花不出去,想破罐子破摔,抱着侥幸的心理试试给其他摊主能否成功。这类顾客是不想自己吃亏,想要把亏损算在别人头上,冒着可能会被人骂的风险,得不偿失,假币流落市场将会有更多上当受骗者。
第三种,职业惯犯最为可恶,他们生产假币将假币流入市场,已经形成了犯罪一条链,专门坑骗年轻人和老年群体,而且是职业惯犯,有丰富的作案手法,如果不是老江湖,很容易上当受骗,正中下怀。这类团伙经常在市场、和夜市摊流动,寻找可下手的目标。
如果被抓住的女人是第一种,我想摊主老板应该不会对其有太大的惩罚,假如是第二种或者第三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容易挑起双方的矛盾。
就事论事,根据情况不同再下判断。
受到线上支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使用纸币了,而使用假币就会更容易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asitelidq.com/kstldl/8858.html